【摘要】此項目是針對室外箱體內設備濕度大,二次原件工作環境惡劣的特點,對現有驅潮加熱器工作原件進行分析,查找設備除濕薄弱環節,從設備含濕變化原理出發,創新性提出室外箱體“冷點”除濕方法。原有的室外箱體除濕功能主要依靠驅潮加熱器實現,其原理是通過提高箱體溫度延緩箱體濕度達到飽和,并不能使箱內濕氣有效排出箱體,如進入雨季,箱體環境溫度突降,則很容易使箱內凝露,此時只能繼續提高加熱功率,如此使箱內在雨季進入高溫高濕環境,更加不利于二次元件正常工作。為解決這一問題,本文提出利用電子制冷器的制冷端在箱內制造一個“冷點”通過定點凝露的方式將潮氣排出,再通過加熱端將冷凝干燥后的空氣加熱排入箱內,實現箱體內循環除濕加熱。
【關鍵詞】“冷點”除濕;循環除濕加熱 董肇暉 翟博 李秋實 張亞晨(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檢修分公司,中國北京102488)文章來源,科技視界雜志
1室外箱體理想工作環境與現狀
1.1室外箱體理想工作環境
在變電站中所謂室外箱體通常指一次設備的機構箱、端子箱、匯控箱、檢修電源箱等設備。此類設備內承載控制一次設備動作、反應一次設備工況的各種二次系統元件,主要以端子排、繼電器、接觸器、微動開關、輔助節點、控制按鈕和二次電纜為主。其工作電壓通常為交、直流220V,絕緣介質一般為空氣和絕緣塑料,絕緣距離一般為厘米級。為保障上述設備能夠正常工作理想情況下希望設備在常溫、干燥的環境中工作。原因如下:如溫度過高會影響塑料絕緣性能、降低用壽命;如溫度過低會使塑料變脆降低使用壽命,在元件動作時易發生設備開裂、產生節點卡澀、元件動作不正確的現象;如濕度過大不僅會加劇元件老化、修飾影響使用壽命,而且還會在低溫下產生凝露,導通部分二次回路,導致二次回路誤動作,如高濕遇到高溫會加劇二次元件老化、銹蝕、卡澀,導致二次元件拒動可能性加大。所以室外箱體理想工作環境為干燥常溫,其中干燥是關鍵、不能箱體內部不能凝露是基本要求。
1.2室外箱體實際工作環境
在實際情況中室外箱體長期暴露在雨、霧、風、雪等環境中,自然環境中的水分會不斷向箱體內侵入。為避免雨水侵入,箱體的二次電纜會從箱體下方進入箱體,此時箱體會像一個罩子扣在電纜溝上方,溝內的潮氣在煙囪效應下(指特點空間內空氣沿著有垂直坡度的空間向上升,并不斷將戶外的空氣抽入填補,造成空氣加強對流的現象,也稱拔火拔煙)不斷進入箱體,在特定環境下箱內濕度會遠大于大氣濕度,而
晝夜溫差會使這一現象加劇,并在箱體內部產生凝露、結霜甚至結冰。
1.3目前治理方法及不足
為應對上述現象,傳統上室外箱體中會采取開通風孔、定期晾曬和安裝驅潮加熱器的方法進行治理,下降對這三種方法的工作原理和不足分別說明。通風孔:該方法是在箱體兩側對開兩個小孔,使箱體與環境形成對流,將電纜溝升騰進入的水汽拍到室外,進而降低箱體濕度的方法,此方法能夠將箱內濕度保持與大氣基本一致,因上面講過,箱內濕度會遠大于環境濕度,故此方法能降低箱內濕度。但該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,對于沿海、山區或其它潮濕地區或環境中,如大氣濕度趨于飽和,則箱內濕度也會趨向飽和甚至過飽和,并在溫差下產生凝露,不能完全滿足箱體工作要求。
定期晾曬:該方法是指在箱體工作一段時間,或者經過一段比較潮濕的時間后,在外界環境較好的情況下(通常指干燥、威風、日照足的環境)打開箱體進行晾曬,促使箱體內濕氣迅速排出。該方法只能作為箱體內部受潮后的補救措施,并不能防止箱體內濕度過大,且晾曬時必須有人員看護,防止突然下雨或者有小動物、昆蟲進入,影響設備正常運行。
安裝驅潮加熱器:該方法是通過在箱體內部安裝加入器,當濕度過大時通過濕度控制器啟動,迅速提高箱體內溫度。根據溫濕度曲線,溫度上升濕度(飽和度)下降,以此防止設備凝露的應急手段。同時溫度上升會提高箱體內的氣壓,使箱體內的氣體向箱體外排出,以此降低箱體內的含水量。但是因箱體通常具有一定的密封性,此方法所產生的壓差并不能有效的將箱體內的濕氣排出,如一味提高加熱功率還會是箱內產生高溫,如停用加熱器會使潮氣更快速進入箱內,如此進入悶濕的惡性循環,而上面說過高溫高濕、即使不凝露也會是二次元件生銹,如此時遇到氣溫突降,加熱功率不能維持溫度,會在箱體內產生更嚴重的凝露。
2室外箱體“冷點”除濕方法的使用及注意事項
2.1“冷點”除濕方法的使用
本文創新性提出室外箱體“冷點”除濕方法。即在箱體內人為制造一個冷點,將空氣中的水分通過定點冷凝再排出箱外,具體實現方法如下:利用制冷器(推薦使用電子制冷器)的制冷端在箱內特點位置制造一個“冷點”通過定點凝露的方式將潮氣中的水分凝結并通過排出箱體,再通過加熱端將冷凝干燥后的空氣加熱排入箱內,根據焓濕變化原理,制冷器制冷端的制冷量不大于散熱端的散熱量,而退水后的干空氣熱容量小于脫水前的濕空氣。所以除濕裝置的出口風溫會大于入口風溫,對于整個箱體而言,“冷點除濕”實際相當于一個加熱器脫水裝飾,實現箱體內循環除濕加熱功能。此種方法直接針對箱體內部的水分,可將水分排出箱體,而所產生的溫升實際上相當制冷器的有功消耗,相對于大功率的加熱器,此種方法的溫升相對較小,能夠基本滿足室外箱體干燥常溫的工作環境要求。
2.2“冷點”除濕方法與加熱除濕方法的焓濕圖對比為了更清楚的對比“冷點”除濕與加熱防凝露兩種方法的效果,用焓濕圖進行兩個方式的工況變化模擬。假定室外箱體為密封狀態,箱體內溫度為26℃、相對濕度90%、含濕量19g/kg,總體焓增4kJ/kg(總體熱力學耗能)兩種溫方式焓濕圖變化情況如下
圖1
圖2
如圖1所示,加熱器驅潮工作時,加熱器附近氣體經過A過程水分含量未發生變化,相對飽和度隨著溫度變化從90%下降到70%。如圖2所示,當“冷點”除濕器工作時,除濕器附近氣體首先經過B過程,水分含量未發生變化,相對飽和度隨著溫度下降到達100%,而后經過C過程,部分水分在冷凝器上凝結排出,含水量從19g/kg降到16g/kg,最后經過D過程,在散熱器上升溫,溫度升至37℃左右,相對飽和度為40%。經過對比可知相同“冷點”除濕器工作中氣體含水量下降,箱體內氣相對干燥、且更加節能。
2.3“冷點”除濕方法的注意事項
對“冷點”除濕裝置在使用過程中需注意制冷方式選擇、氣體循環控制、啟動濕度控制三個方面,具體說明如下。
制冷方式選擇:現有的制冷形式有壓縮機制冷、光化學制冷和電子制冷幾種,理論上講任何一種制冷形式都可以滿足上述工作要求,但針對本文說描述的室外箱體,以電極制冷作為合適。如選用壓縮機制冷,不僅造價高,在壓縮機工作時會產生震動,對箱體內二次元件會產生影響,如果以氨等?;纷鳛橹评鋭嬖谶€安全隱患。如選用光化學制冷,首先產生的溫差較小,凝露脫水效果不佳,且制冷裝置不易小型化,而光化學制冷劑通常為?;?,一旦發生泄漏對損害箱體內二次元件。本文建議選用電子制冷,該方式制冷器通過電效應制冷,不需要制冷劑,且體積小、制冷溫差大,對箱體布局影響小,便于后期改造安裝。
氣體循環控制:“冷點”除濕裝置工作原理時需要不斷的有濕空氣接觸制冷端冷凝,并將脫水后的干空氣不斷送入散熱端加熱,以此保證除濕連續性,需注意空氣流動方向不能反,空氣流動不宜過快或過慢,如先經過散熱端后過制冷端,則不能實現凝露脫水。如空氣流動速度過快則不利于氣體熱量交換,降低凝露效果。流動過慢則會在制冷和散熱兩端形成溫度極值,不利于除濕裝置使用。
啟動濕度控制:在裝置控制中建議參與濕度控制裝置啟動,不采用長期運行的方式。因為任何制冷器都有一定的工作壽命和最低制冷度,如設備長期投入使用則一方面會降低設備使用壽命,另一方面在較低的濕度下啟動制冷器,因制冷溫度有效,會使凝露效果不佳,很難除濕。且箱體內出現高濕情況通常在特定時期,正常情況下只存有低量的的水分,這對箱體內二次元件影響不大,故不必要使除濕裝置長期運行。
散熱、散冷器選擇:為了保證裝置正常運行,且保證出口風溫事宜,應根據箱體具體情況選擇散熱器與散冷器,但基本原則是散熱器換熱量應大于散冷器換熱量,如散熱器換熱量小于散了器,會導致裝置壽命下降,散熱器越大出口風溫越大。但散熱器過大,會占用更大的空間,不利于裝置安裝。換熱計算公式如下:
Q=A*K*T
Q:換熱量
A:有效換熱面積
K:傳熱系數
T:溫差
3治理效果及意義
該方法已經在北京地區500kV變電站進行試用,試裝設備在雷雨季節未發生箱內濕度過高的現象,相對于未試裝的箱體,“冷點”除濕裝置能有效提高室外箱體干燥程度,提高設備安全穩定運行能力。隨著一次電力設備逐步改進,變電系統短板已逐步項室外箱體內二次設備轉移。究其原因,皆因室外箱體二次元件工作環境惡劣所致,如果“冷點”出發方法能在系統中得到推廣,將勢必提高二次系統整體絕緣水平、降低二次故障發生率、改善變電系統整體運行工況,對于提高變電系統整體安全運行水平、降低變電站運行工作量具有積極影響。
版權說明:如非注明,本站文章均為 線路在線監測裝置|輸電線路圖像視頻可視化裝置|高壓電纜接地電流環流局放在線裝置-四川桂豐源科技 原創,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附帶本文鏈接。